商品期货配资 1964年,李四光收到陌生邀请,进屋看到毛主席连忙道歉:我走错了

发布日期:2025-02-09 01:12    点击次数:170

商品期货配资 1964年,李四光收到陌生邀请,进屋看到毛主席连忙道歉:我走错了

1964年,第三届人大会议期间,李四光刚走进人民大会堂,就有一位工作人员喊住他商品期货配资,并说:“李老,您等一下,请您到北京厅去一下。”李四光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点点头。

李四光一脸疑惑地来到北京厅门口,他刚跨进一只脚,就发现毛主席在里面。李四光喊了一声:“主席。”随后抬脚向后退去,一边退一边抱歉地对毛主席说:“主席,真对不起,我走错门了。”

毛主席和李四光

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走了过来,紧紧地握住李四光的手说:“没有走错,就是我找你。李老,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

那么李四光是谁呢?毛主席是因为何事找他?又为何会说出这句话呢?

李四光历经艰难终回国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两次秘密会见李四光。当时周恩来预料新中国诞生后,将需要大批科学家参加祖国的建设。

鉴于李四光是出名的反蒋派,随时都有遭受迫害的危险,于是周恩来便建议他先出国避避难。周恩来还向李四光详细地讲解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令他在黑暗中看到光明。这两次会见也影响了李四光后来的思想以及行动。

李四光曾对自己的妻子说:“当我看见周恩来先生,我在他的身上感受到无比的力量,中国有了他这样的共产党员,也就有了希望。”

李四光

1948年,李四光代表中国地质学会到英国参加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会议结束后来到乡下居住,一边写科学论文,一边休养。除此之外李四光还十分关心国内形势,每天都翻阅大量的英国报纸,焦急地等待回国的时机。

1949年初,解放战争进展迅速,国民党政府仓皇逃往广州,并命令各个机关立即向南迁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同仁们经过商量后,决定留在南京。南京解放后,地质研究所没有遭到任何损失,完整地回到人民的怀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新政协也成立了。周恩来亲自提名李四光为政协委员,台湾方面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立即指示驻英大使郑天锡去找李四光,让他公开发声明拒绝接受这一职务,否则就通知英国政府继续扣押他。

李四光的好友陈源得知这件事后马上通知他,让他赶紧走,不然就走不了了。李四光当即收拾好行李准备从普利茅斯港离开英国,这是一个货运港,乘船去法国的人很少,也不容易被发现。

除此之外李四光还嘱咐妻子许淑彬将原来买的船票退掉,先搬去剑桥和女儿住,等自己的消息。一切安排妥当后,李四光给郑天锡写了一封信,信中严厉斥责了国民党的阴谋,并告诉他:“我是不会拒绝担任新政协委员这一职务的,我已离开英国回国了,也希望你不要再跟着国民党做坏事了!”

两个星期后,许淑彬收到了李四光的信,夫妻两个终于会合。1949年12月25日,李四光和许淑彬启程回国。

1950年3月初,李四光和妻子终于抵达香港。由于当时香港有很多国民党的特务,如果不小心走漏了风声,李四光很有可能遇到危险,因此自李四光1949年离开英国后,就彻底从大家的视线里消失了,不仅国民党方面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连共产党也没有他的消息。

周恩来和李四光

周恩来对李四光是十分关心的,他曾在1949年11月15日给新华社驻布拉格分社社长吴文焘和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分别发去电报:

“李四光先生受反动政府的压迫,已经秘密离开英国前往东欧,准备回国。请你们想办法和他取得联系,并先向捷克当局交涉,给李四光先生以入境便利,并给予保护。”

11月19日,吴文焘给周恩来回电报:“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李四光来捷的消息。”

按照行程计算,李四光应该已经到了,那么为什么还没有消息呢?根据情况分析,李四光不可能从北边经苏联回国,因为他拿的是国民党的护照,办不到苏联的签证。

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李四光的消息,所以有人说李四光去台湾了,周恩来听到这一传闻后,坚定不移地说:“我相信他不会去台湾的,现在还没有回来,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既然李四光没有经苏联回国,也没有去台湾,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经欧洲到香港,再从香港入境,于是周恩来委托叶剑英派人到香港去了解李四光回国的消息。经过多方努力,我党终于联系上李四光。

1950年5月中旬,李四光和妻子住进北京饭店的第二天,周恩来便专程前来看望。周恩来紧紧地握着李四光的双手,说:“你终于回来了!欢迎你回来,欢迎啊!祖国正是需要你的时候!”

李四光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同样紧紧地握着周恩来的手,说:“总理你好啊,你的精神看上去好多了,还比重庆时胖了。”周恩来知道李四光有心脏病,夫人患有高血压,于是关心地询问他们的健康状况,并劝他们要抓紧时间治疗。

1952年,周恩来任命李四光为地质部部长,在周恩来的关心支持下,李四光先后组建了地质力学研究室、地质力学研究所,为开展地质力学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毛主席询问李四光: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怎么样?

1953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但被认为是“工业血液”的石油却十分短缺。中国是走煤油,发展煤炼油加工工业的路子,还是弄清楚我国有没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走开发天然石油的路子呢?

毛主席和党中央迫切希望心中能有个底,以方便制定一个合理的中国能源新政策。

毛主席

1953年12月,毛主席在中南海的一个客厅里接见了李四光,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也在座。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关切地询问李四光:“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怎么样?”

毛主席还说:“要进行建设,没有石油是万万不行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是转不动的。”

其实李四光早在1932年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此后他在英国讲学时,写过一本《中国地质学》,其中提到了“东海、华北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这里的“沉积物”指的就是石油。

因此当李四光听到毛主席这一问题后,用乐观且肯定的语气回答毛主席:“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是大有可为的!”

李四光根据数十年来地质力学的研究,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观点出发,向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李四光说:“我认为在我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该是很丰富的!”

李四光不同意“中国贫油”论,相反,他坚信在东北的松辽平原和北部湾,还有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有“又经济价值的沉积物”。李四光提出应该打开局限于西北的勘探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石油地质普查工作,找出几个希望大、面积也大的含油地区。

毛主席

周恩来听了李四光的分析后,笑着说:“看来我们的地质部长很乐观啊!”毛主席听后也哈哈大笑,当即作了关于开展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

随后经毛主席同意,党中央根据李四光提出的建议作出了两项重大决定:

第一、由陈云副总理具体组织推动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找油工作,改变偏于“西北一隅”的局面;

第二、1954年底国务院下令地质部和中国科学院参与全国找油工作,并明确规定地质部队从1955年起负责全国的石油天然气普查工作,中国科学院负责石油天然气的科学研究工作等。

经过1956年和1957年两年的地质钻探、物探工作,地质部松辽石油普查大队对松辽盆地的构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肯定了松辽盆地是很有希望的含油盆地。

1958年6月,东北石油物探大队遇到了一个厚度在3米以上的含油砂岩层。6月25日,新华社根据这一消息发出了《松辽平原有石油》的报导。

1959年9月,李四光会见了松辽石油普查大队的负责人,他对大家的工作十分满意。李四光笑容满面地对负责人说:“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对石油问题是非常关心的,将石油比作像吃饭一样重要。松辽出油,别开生面!现在出油的地区是站住了!”

1959年9月24日,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石油工业部在黑龙江省肇州县高台子构造松基三井,首次打出自喷工业油流,也迎来了1960年大庆油田大会战的胜利!

毛主席和三位科学家的谈话

1964年2月6日,李四光忙完手头上的工作正准备吃饭。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家中的电话响了:“李老您好,我是中南海的工作人员,毛主席请您到中南海一趟。”

李四光挂了电话后用最快的速度扒拉了几口饭,便急急忙忙赶去中南海。来到中南海后,李四光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走进毛主席的卧室,李四光刚坐下没多久,钱学森和竺可桢也来了。

李四光和竺可桢是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的主要成员,在旧中国他们目睹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没落,也见证了共产党的众望所归。新中国成立前夕,竺可桢婉拒了蒋介石邀请自己前往台湾的要求,他和绝大多数“中央研究院”的成员一样,选择继续留在大陆,迎接解放。

毛主席和钱学森

钱学森则是历经5年的艰苦努力,最终在我国政府的营救下,于1955年9月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8年对他们三个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李四光和钱学森在这一年加入共产党,竺可桢则提出入党的请求。

新中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展身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舞台,毛主席关注他们三位,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党内的同志,而是他们研究的领域也是毛主席最关心的领域。

钱学森是毛主席最看重的一位科学家。1960年11月,钱学森领衔研制的我国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聂荣臻知道后激动地说:“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63年12月,毛主席注意到“反飞弹”时代到来的问题,指示加紧研究反导武器,而钱学森正是在这方面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竺可桢

农业增产问题是毛主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竺可桢根据他对中国天文地理研究的深厚知识积累,在各地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发表了好几篇关于农田水利、防治沙漠等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章。

1963年8月,竺可桢撰写的论文详细分析了中国气温、降雨量和太阳辐射3个气象要素的特点,指出增加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可能性,并提出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建议,这篇文章也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关注。

画面一转来到毛主席和三位科学家会面的场景,毛主席先是和三人握手,随后邀请他们坐下交谈。在长达三四个小时的谈话中,四人就天文、地理、地质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展开深入交谈。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非常喜欢看书的,卧室里到处都摆满了书,聊到相关的方面,就随手翻起书来,仔细研究。毛主席卧室里什么书都有,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

离开毛主席住处前,李四光、钱学森和竺可桢都有些依依不舍,通过这几个小时的谈话,他们对毛主席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关于这次接见,李四光曾对他的女儿李林说:

“主席知识渊博,通晓古今中外许多科学的情况,对冰川、气候等科学问题了解的也很透彻。在主席的卧室里,甚至是他的床上都摆满了各种经典著作和科学书籍,我们谈到哪就翻到哪。”

还有一次,毛主席在中南海刚开完会就接见了李四光,他此次是为了邀请李四光观看豫剧《朝阳沟》。李四光当时的心情十分激动,晚上,他按时来到中南海怀仁堂的休息厅。

没过多久,毛主席健步做来,和李四光热烈握手,紧接着就谈起了石油问题。李四光简单地向毛主席汇报了石油地质方面的新进展,毛主席说:“你们地质部和石油部都有很大的功劳。”

这天,看戏的还有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开演的时候,李四光就坐在毛主席的身边,他们还时不时小声讨论着。等表演结束后,毛主席热情地拉着李四光,邀请他一起站上舞台,和表演的演员们合影留念。

李四光收到陌生邀请,毛主席:你没走错

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李四光身为大会成员也要出席此次会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李四光听到这里十分激动,因为他知道周总理说的就是自己,他的心突突地跳起来,眼中也涌出激动的泪水。

人大会议期间的某天,李四光刚走进人民大会堂,就被一名工作人员叫住:“李老,请您去北京厅一趟。”李四光一脸疑惑,刚想问工作人员这是怎么回事,没想到对方已经疾步离开了。

就这样,李四光十分疑惑地来到北京厅,他刚走到门口就看见毛主席坐在里面。李四光向毛主席打招呼:“主席您好!”紧接着李四光一边向后退,一边道歉:“真是不好意思,主席,是我走错房间了。”

毛主席走了过来,紧紧地握着李四光的双手,说:“没有走错,就是我找你的。李老啊,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

一时间李四光不知道毛主席是什么意思,心想:主席怎么知道我打太极拳呢?李四光认真地解释道:“我前几年动了手术。身体不是太好,所以在杭州学过一阵子太极拳,不过打得不是很好。”

毛主席点点头,紧接着请李四光坐下,两人谈的不是太极拳,而是石油问题。此时李四光才恍然大悟,原来毛主席说的打太极拳不是真的太极拳,而是找石油。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他一起进入中央委员会的著名科学家还与钱学森和朱光亚,这也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有自然科学家担任中央委员。

5月19日,毛主席接见了在北京参加学习班的1万名代表,在北京的中央委员也参加了接见,其中就有李四光。毛主席在主席台上的人员中看到了李四光,马上拉着他的手,亲热地叫“李四光”。

不过由于会场里的口号声实在是太大了,对面说话都听不清楚,毛主席只好凑近李四光,问他身体好不好,工作情况怎么样等等。

毛主席又拉着李四光的手,和他一起走在前面接见到会的同志们。紧接着毛主席离开主席台,走进休息厅,又和李四光谈了一个多小时的话。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毛主席和李四光却谈了多少亿年间的事情,从天体起源、地球起源谈到生命起源。

当李四光准备告辞的时候,毛主席对他说:“我很想看看你写的书,希望你能找几本送个我看看,对了,不知道李老能否帮我收集一些国内外的科学资料,最好是中文的,我不懂英文。”

李四光点点头,说:“不知道主席想要读哪方面的资料呢?”毛主席用手在面前画了一个大圈,说:“我就要你研究范围里的资料。”

李四光听了毛主席的话深受感动,认为这是主席对科学事业的关心。他心想:

地质学方面的书有那么多,而且都是很厚很厚的,有些还很繁琐,主席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看这些东西?不如就针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地质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将这些整理成短篇的提纲性资料,将地质学说中各种学派的观点都包含进去,再加一点自己的评论。

当时的李四光已经81岁了,身体也不是太好,但他干起工作来总有一种韧劲。为了早点将资料整理出来,李四光决定下午不散步了,甚至连晚上休息的时间也变少了。

就这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四光将七篇科学资料给整理出来,总名定为《天文、地质、石生物资料摘要》,并用大字本排印,送给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5月2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告别仪式,周恩来驱车前往,为李四光送行。当周恩来得知有关部门没有为李四光准备悼词,他严厉地批评了有关负责人。

最终,周恩来决定用李四光的女儿李林,在父亲逝世后写给他的一封信作为悼词。告别仪式由郭沫若主持,周恩来宣读了李林写给他的信,这封信中有这样两段话:

“在李四光死的前一天,他指着墙上挂着的毛主席语录: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对医生说:‘我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我是不怕死的,希望医生能老实告诉我,我的病情究竟有多么严重,这样我可以先安排一下工作。’并说只要我能再活半年,我就可以看见我国地质工作在新的领域开花,但是谁知道第二天他就去世了……”

“在医院里,李四光经常阅读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在他昏迷过去的时候,这本书还放在他的身边。1969年5月19日,毛主席和他进行一番长谈,他回来后对我们说:‘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领袖,是我们极大的幸福,也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极大幸福!’”

从这些话中足以看出李四光对毛主席的热爱和崇敬商品期货配资,而李四光先生为社会主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远留在共和国的史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