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PRODUCT CENTER

安全炒股配资开户

你的位置:安全炒股配资开户_正规炒股十倍配资_炒股网上配资申请 > 安全炒股配资开户 > 鲁迅在世时都吃些什么?看了许广平留下的菜单,才知道真是丰盛

鲁迅在世时都吃些什么?看了许广平留下的菜单,才知道真是丰盛

发布日期:2024-04-17 04:34    点击次数:128

世间之事,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无论贩夫走卒还是伟人巨匠,都难逃“食色性也”的红尘羁绊。

我国文坛大家鲁迅,除了“以笔为刀”的三千文章,其实在生活上也如芸芸众生一样,见美食而心喜,思爱侣而情动,他不是不苟言笑刻板严肃的“老先生”,更像是一位颇具生活情趣的疏狂才子。

如果走进上海虹口区甜爱路200号的鲁迅公园,在里面的鲁迅纪念馆中,就可以看到当年许广平留下的《鲁迅家用菜谱》。

在这些透着喷香诱惑的菜名背后,一位真实的鲁迅似乎就坐在餐桌旁,邀你入席用餐。

消失的旧时光1927

1927年10月,上海景云里23号,住进了一对情侣,如同歌中所唱的那样,“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忧伤”。

在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与黄浦江的碧波淼淼中,鲁迅和许广平,伫立于沪上烟雨,见证着时代大潮。

初识,许广平按照那时的习惯来说已经不是年轻姑娘,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淬炼之后,她已经是新文化运动的排头兵,1923年,25岁的许广平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鲁迅成了她的老师。

这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起初并未引起许广平的注意,当时女同学们对鲁迅的评价是:“怪物,有似出丧时那乞丐的头儿”,刻薄中带着调侃。

但是鲁迅的课讲得非常好,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也毋庸置疑,许广平对这位老师的才华深感敬佩。

1925年,女师大掀起学潮,反对校长杨荫榆,史称“驱杨运动”,许广平是骨干成员,但内心对未来却也迷茫,于是就鼓起勇气给鲁迅写了一封信。

从此之后,两人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这些书信,见证了他们完整的情感经历。

1927年,两人已经确立了情侣关系,来到上海工作,繁忙的事务让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操持家务,做饭更是不可能,鲁迅就到附近的大饭店订餐,每天按时将饭菜送到家里。

于是便有了这份菜单,“雪里蕻烧鱼”、“慈姑炖腊肉”、“鲑鱼干炖肉”、“炒海参”……每天两顿饭,顿顿两荤一素,一周不重样,可见鲁迅对吃饭有多么讲究。

这样的伙食标准,按照许广平的标注,每月要20多块大洋,大约相当于如今的6000元人民币,即便是现在,也堪称奢侈。

不过以鲁迅当时的收入,这点钱不算什么,他不仅有教职员工的工资收入,而且还有稿费,在当时的社会,是妥妥的高收入阶层。

鲁迅为人大方豪爽,喜欢邀请朋友们一起吃饭,萧红曾说:“鲁迅家的饭菜非常丰富,鱼、肉都是大腕盛,起码4、5个菜,多则7、8个”。

兴致来了,还会和朋友一起外出下馆子,到上海一些著名的饭店,点上一大桌子菜,和朋友吃个尽兴。

有次鲁迅在外面吃了一碗面,从此对这家的面念念不忘,每次想吃,许广平都会邀请厨师到家里做,对于鲁迅来说,大快朵颐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若是鲁迅外出,许广平都会为他准备大包小包的美食,两人的情感也从舌尖甜到了心里,却不曾想在无意中,让鲁迅成了文化圈著名的“美食家”。

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1929年,鲁迅独自到北京探亲,顺带到大学做演讲,临行前,许广平为他准备了不少吃食,其中就有火腿。

鲁迅爱吃火腿,尤其是蒋腿,俗话说,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上蒋,蒋腿又以雪舫火腿最为出名,鲁迅的行李中自然少不了。

到了北京,鲁迅起初也是将火腿用传统的方法蒸来吃,可时间长了就觉得吃腻了,不愿亏待自己嘴的鲁迅,就鼓捣了一种新吃法,用干贝炖火腿,没想到异常鲜美,这道菜成了鲁迅自创的“招牌菜”。

再有朋友到家里做客,鲁迅必做干贝炖火腿,不仅自己做,还强迫朋友必须跟他学,朋友起先对这种新吃法很是怀疑,但吃过之后,全都赞不绝口,鲁迅“美食家”的雅号也在朋友圈中不胫而走。

鲁迅曾和许广平约定,要坚持写日记,这样,两人不在一起的时光,也能浮现于纸上,日后读起来,就好似从未分别,在北京的日子,鲁迅从未间断过写日记。

他的日记中,关于美食的记载占了很大比例,老北京的美食几乎全部尝遍,广和居、致美斋等65家北京老字号,都出现在他的日记中,恐怕很多老北京人也没他吃的花样多。

鲁迅的日记,更像是一本美食百科全书,鲜掉舌头的醉虾、香而不腻的干锅焖肉、酱香浓郁的酱鸭、细嫩如玉的螃蟹,各地美食应有尽有,鲁迅对此乐此不疲,若无美食,甚至会有手足无措的感觉。

对美食的挚爱,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社戏》中的呆虾,《故乡》中的豆腐,就连《孔乙己》中普普通通的茴香豆,在他的笔下也散发着浓郁的鲜香。

鲁迅爱吃,但并不追求奢靡,无论是街边的包子,还是乡间的菱角,只要是用心烹饪的食物,他都来者不拒,赞美食物,敬畏食物,在味蕾绽放的惊艳,其实是他对生活执拗的热爱。

哪怕是零食,对于鲁迅来说,也是生命中最好的馈赠。

浮云散,明月照人来

有次鲁迅和五六个人在晚上外出游玩,不小心磕破了膝盖,朋友劝他赶快处理一下伤口,鲁迅却执意要先去买了饼再说,拿着新鲜的点心,好像膝伤也不疼了。

只要有好吃的,鲁迅是不会故作矜持的,甚至和小孩子一样,“贪吃”到让人莞尔,他在日记中曾写道:“夜作书两通,啖梨三枚,甚甘”,然后又说因为吃梨太多,晚上肚子疼得睡不着觉。

只要外出,不买些吃的东西,就好像少了些什么,鲁迅晚上出去散步,本来是消食的,可走着走着,就被街边的小笼包吸引了,结果散步变成了吃宵夜。

鲁迅爱吃萨其马,当时这种点心只有东北才有,买来实属不易。

有次鲁迅的萨其马只剩下一块,儿子周海婴想吃,鲁迅却一本正经的对儿子说,按理你可以吃,但现在只剩一块,你吃了我就不能吃,所以你还是不要吃了。

儿子被忽悠得乖乖听话不吃了,鲁迅赶忙把最后一块吃下去,一旁的许广平也是无语发笑。

由于甜食吃得多,鲁迅牙疼难忍,牙医让他少吃甜食,结果出了诊所,他就直奔稻香村去买饼干等各种点心。

谁能想到,一代文豪鲁迅,还有如此孩子气的可爱一面。

鲁迅年轻时,曾因饮食无规律而落下胃病,和许广平在一起生活后,在她的精心调理下才慢慢恢复,而美食,则成了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情趣。

结语

1936年,鲁迅与世长辞,许广平与他相守了10年美好时光,后来将鲁迅没来得及汇编的文稿重新整理出版,并写出了《鲁迅回忆录》。

虽然终生与鲁迅没有名分,但许广平和鲁迅之间的忘年恋,犹如那些代代相传的经典美食一般,隽永留香,回味悠远。